您好!欢迎来到《观察网》——为世界创新者服务! 观察网 |  会员登陆  |  会员注册
言路观察 您的位置:观察网 >> 言路观察  >> 言路观察  

赢了球是“女排精神”,输了呢?

作者:参考消息--锐参考 发表时间:2016年08月29日  

赢了球是“女排精神”,输了呢?

  里约奥运会上,郎平带领中国女排绝地反击,荣获冠军,“女排精神”也再度受到了各方盛赞,整个中国都因此沸腾,很多人为此落泪,甚至有景点声称为了学习“女排精神”,而将景点改名为“铁榔头”。

  导语:

  “女排精神”为何引起如此大共鸣?

  这一次,中国人从女排身上找到情感和心态的宣泄口,“女排精神”再次成为中国人拼搏向上的象征。

  里约奥运会上,郎平带领中国女排绝地反击,荣获冠军,完成了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是继1984年和2004年后,中国女排第三次夺取奥运冠军,从赛后观众的反应可以看出,这次女排夺冠的意义,绝不仅仅是中国军团多了一枚金牌,更因为她们为这个时代召唤出了“传说中”的“女排精神”。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报道称,里约奥运会落幕,中国队几个传统强项成绩差强人意,奖牌被压在英国之后,中国人情绪难免低落。但在最后一刻,中国女排一记猛击夺冠令全民狂欢。

  德国全球新闻网称,数亿中国人见证女排夺冠,令这场比赛成为里约奥运观众人数最多的赛事之一。在夺冠时刻,中国电视台的收视率达到夸张的70%。整个中国都因此沸腾,很多人为此落泪。

  新华社的评论把“女排精神”与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连在一体,称中国有足够的自信和实力面对世界。并说:“精神是最可宝贵的财富。今天,我们既能更加投入地欣赏运动之美,更加坦然地为奥运健儿争金夺银喝彩,也更加珍视女排为代表的拼搏精神”。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也刊文高度赞扬“女排精神”,文中称“女排此役,让亿万中国人揪心屏息,凝神关注,为每一分欢呼雀跃,为中国队热泪长流,久违的崇高感被激活,恍惚间又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为什么“女排精神”这次会在中国引起如此大共鸣?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表示,中国女排曾经是上世纪80年代最鼓舞人心的力量之一。那个年代,中国刚打开国门,看到了与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国人既充满希望又感到迷茫,中国女排的一连串胜利唤起了人们的自信心。如今,中国国力早已今非昔比,但与此同时,在发展中也遇到一些新问题。从中国人本身来看,绝大多数人的生活已经从匮乏中摆脱出来,但似乎又缺少了一些东西,这令我们再次感到迷惘。这一次,中国人从女排身上找到情感和心态的宣泄口,“女排精神”再次成为中国人拼搏向上的象征。

  《齐鲁晚报》评论称,女排的这次胜利之所以引起巨大的反响,是因为她们在新的时代引发了全社会的精神共鸣。这个物质极大丰富的年代很容易让人满足于安逸的生活,因此习惯性地拖延或者逃避一些改革难题。当前我们面临的问题其实比30年前更具复杂性和艰巨性,容易改的都改了,留下的大多是难啃的硬骨头。如果此时不能咬紧牙关,像中国女排那样打几场硬仗,看似安逸的生活就会平添许多风险,甚至有可能戛然而止。现在无数人在谈论“女排精神”,也是希望借此机会重温那段艰苦奋斗、决不放弃的岁月,为自己打气提神。

  夺冠了,才有“女排精神”吗?

  既然是一种精神,就不会时有时无,就不会在高峰时得以体现,在低谷时消失不见,“女排精神”并不必然意味着胜利和第一名。

  然而,在举国上下都被中国女排感动,各方盛赞“女排精神”之余,也有观点认为,现在这一切对女排和“女排精神”的赞美,却多少都是建立在她们赢了球的基础上。

  红网援引评论称,我们那种“以成败论英雄”的思维还在。女排小组赛2胜3负艰难出线,当时没人看好中国女排,更没有人提“女排精神”。但当夺冠后看到“女排精神重现”“女排精神王者归来”这样的标题时,这不禁让我们怀疑,“我们眼里只有输赢,哪里有精神?”

  新浪网也报道称,仅仅一周多前,女排在小组赛连续输球,虽然跌跌撞撞出线,但马上就要面对强大的巴西队。除了一部分多年铁杆球迷表示力挺外,那些针对郎平或针对某个女排队员的质疑声还不绝于耳:“历史最差的一届奥运会。终于诞生在郎平的手上”“郎平奥运之后肯定要下课”“选人有黑幕有地方利益介入”“有人靠关系进大名单”“奥运会后一定有黑幕揭出来”“中国女排人心散了,没魂了”。那个时候,即使女排在比赛中也一直在拼搏,却并没有人提起“女排精神”。

  而今率领女排夺冠的郎平,2008年在作为职业教练带领美国女排参加北京奥运击败中国女排时,更曾被痛骂是“祖国的叛徒”。

  有媒体认为,在输球后倍加质疑,在赢球后大谈精神,这是“举国体制”下中国体育长期以来对于成绩过度追求的不良心态的表现。这种心态,让人们无法去真正关注与普及排球这项运动,无法正确理解体育运动价值。对运动员的实际关怀如何多于榨取,对于比赛输赢的理解,对于努力的尊重就更加无从谈起。

  女排主教练郎平表示不应以胜负论精神,在与巴西女排的比赛后,她表示,无论输赢,“女排精神”其实一直都在:“我觉得不是赢球是女排精神,输球没女排精神。我们的训练很刻苦,要看到整个努力的过程。我不希望赢一场球,大家就把女排精神抬得这么高,输球其实队员也很努力。”

  央视也评论称,中国女排不仅贡献了夺金、升旗、奏歌之际的“女排精神”,更贡献了失败、低迷、徘徊之际的“女排精神”。八十年代的辉煌之后,中国女排低迷过很久,那些年的女排,如果没有“女排精神”支撑,绝回不到今天的美誉之下。

  其实,“女排精神”一直都在

  无论顺境逆境,“女排精神”一直都在;技术加上精神,这才是女排的制胜法宝。

  “女排精神”一直在,也并不仅仅表现在赛场上的拼搏和训练中的努力。

  作为三大球之一的排球,在中国运动员不论是影响力还是知名度似乎都没办法跟篮球和足球相比,收入则更是惨淡。

  《京华时报》报道称,国内大的排球环境并不理想,排球联赛除了北京、天津、上海资金相对充裕,其他球队一个月拿几千块钱的大有人在。

  中国经济网梳理了女排收入后发现,在女排联赛中,天津11年拿过9个冠军,是成绩最好的队伍,队员的平均月收入8000-1万元,算是女排队员中高的。而“平民”四川女排,即便像陈静和王晨这样入选过国家队主力的,平均每月收入也就四五千元。

  然而据欧洲媒体透露,欧洲之前公认的女排第一高薪是俄罗斯的加莫娃,年薪大约在1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851万元),是中国女排队长惠若琪的42倍还多。

  据中国经济网报道,2013年,曾有记者在排管中心的训练部查到中国排球注册运动员人数——2600多人!这个数字包括了所有比较经常地从事排球训练和比赛的人员(男排和女排、少年青年成年),在这个数字中,有各省市的十几支专业队伍,一线队球员不足300人。

  作为给中国三大球带来希望的女排,长期面临着队员收入低、环境差、关注度低,后备力量薄弱的困境,可是中国女排却一路坚持下来,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这背后,女排比其他球队多付出了多少努力,而这其中的“女排精神”,难道会因为没有赢得比赛而不存在么?

  当然不是。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报道称,郎平在领导中国女排胜利后接受采访说:“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

  红网也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女排夺冠,却只强调“精神”,是对运动员、教练平日辛苦训练的不尊重。

  “这个胜利离不开传奇主教练郎平。”瑞士《新苏黎世报》21日的评论道出了很多人的共同想法。

  郎平带给女排的,并不仅仅是更为专业的临场指挥和技战术水平,更是一支从2013年开始组建的年轻队伍,是一个高学历高技术含量的教练团队,一个尽力保障队员健康权利的医护体系与外国专家组,一个既能保证训练强度又能科学有效的运作体系,以及一套因人制宜的人性化带队方式。而这些高职业化水平的配套,都是赢得胜利的必要保障。

  在2013年初接手女排教职时,郎平曾为《人民日报》撰文,谈自己对女排精神的理解,概括起来,一是团队精神,二是职业精神。

  可以说,女排的胜利,更多要归功于球员和教练的专业水平、战术素养等“硬实力”,要归功于她们的职业精神,而中国的体育发展正需要这种职业精神。

  在新的时代,“女排精神”也应有新的内涵,它的本质更应是一种实力。有了这个实力的保障,加上坚持永不放弃的精神,就能完整地构成“女排精神”。

      声明:本网站所刊载文章不代表《观察网》观点。主要内容是进行舆情梳理和观点解析所用,旨在对舆论焦点进行修正和正面引航为主;作者投稿文章,文责自付。欢迎社会各界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关注,批评和教诲。联系邮箱:guanchanews@126.com
上一条: 这么危险的垃圾,何以变成餐具?
下一条: 虚假粮储触目惊心 是赌不起的粮食安全
言路观察
关于我们   |  宁夏内陆   |    观察网   |   主编简介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2024 《观察网》版权受国家版权中心保护
www.观察网.中国 京ICP备15057771号-1-2-3 邮箱:guanchanews@foxmail.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邮箱:jubao@12377.cn
北京观察网城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特邀支持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时代生态文明研究中心